中國準備通過技術驅動的鋁生產
應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
作為最大的生產國,北京加緊向發展中國家出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鋁生產國,其年產量通常遠超世界其他地區的總產量。中國已經制定了一項全面的“行動計劃”,涵蓋2025-27年的鋁產業發展。但為了支持生產,中國需要進口大量鋁土礦,用于提煉成氧化鋁,然后再將氧化鋁冶煉成原鋁。去年,中國的鋁土礦進口量顯著增長12.3%,達到1.58767億噸,其中幾內亞占69.41%,澳大利亞占25.12%。不包括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貨物,非主流鋁土礦進口量躍升47.9%,達到867.6萬噸。2024年中國自身的鋁土礦產量為9138萬噸,比上一年略有增長。不僅國內鋁土礦產量與中國氧化鋁冶煉廠的需求不符,而且國內礦石的氧化鋁含量也不達標。此外,中國的鋁土礦儲量正在下降。
所有這些都使得中國越來越依賴鋁土礦進口來滿足其氧化鋁冶煉廠的需求。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氧化鋁的凈進口國。但隨著冶煉能力超過1億噸,運營能力也超過1億噸,中國已轉變為凈出口國。該行業面臨的挑戰是以非常大的規模組織鋁土礦進口。“行動計劃”在制定時充分考慮了鋁價值鏈的各個因素。該計劃闡明了這個龐大產業將要經歷的結構性變化。通過該計劃下采取的措施,北京正在解決幾個全球和環境問題,涵蓋從鋁土礦開采到氧化鋁提煉再到金屬冶煉的價值鏈,以及與中國理想的氧化鋁提煉和金屬冶煉能力和產量相關的問題。
西方世界,特別是對中國未能限制鋁產品出口可能存在擔憂,但北京最終已開始采取糾正措施。最近一段時間,許多國家紛紛對原產于中國的鋁產品提出投訴,并征收反傾銷稅,最終導致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發出關稅威脅。然而,事實仍然是,由于成本壓力以及政府和公民社會對鋁生產鏈污染環境的日益監督,歐洲和美國的冶煉能力多年來一直在萎縮,中國迅速抓住機會以一種在外人看來往往是瘋狂的速度發展該行業。
值得贊揚的是,中國的鋁產量從2004年的400萬噸增加到去年的4300萬噸,占全球7275.8萬噸產量的60%。與此同時,歐洲和美國仍然處于鋁技術發展的前沿,包括新型合金以及高端機械設備的制造商。中國也在建設氧化鋁冶煉廠和鋁冶煉廠方面實現了自力更生,甚至成為世界市場的技術和機器供應商。此外,無論是鋁還是任何其他黑色或有色金屬,中國都發現國內消費巨大,需求來自其建筑、基礎設施、制造、汽車和包裝行業。但由于新冠疫情期間及其之后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放緩,以及房地產行業受到貸款違約和需求下降的困擾,鋁生產商面臨出口壓力。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注定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鋁(主要供其自身冶煉廠使用)和鋁生產國。但在日益脫碳的環境中尋求可持續未來的推動下,該行業的“行動計劃”堅持了2017年推出的4500萬噸冶煉能力上限,駁回了一些生產商團體提出的做出讓步的請求。然而,原鋁生產上限將激勵該行業通過回收方式生產金屬。中國計劃到2027年通過廢料冶煉的二次途徑生產超過1500萬噸金屬。國際鋁業協會(IAI)估計,全球生產的近15億噸鋁中,約有75%仍在生產性使用中,這突顯了可回收性的日益增長的潛力。
中國擁抱與鋁相關的循環經濟并不算太晚,這種經濟模式促進了報廢鋁產品返回回收循環,并在這一過程中有益于環境。即使廢料收集仍然是一個挑戰,全球每年仍有超過3000萬噸廢料被回收利用。國際鋁業協會表示,與原鋁(從礦山到鑄造廠的鏈條)相比,廢料回收可節省高達95.5%的能源。除了大幅節省能源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外,二次鋁的質量在保持金屬性能方面與原鋁相匹配。
中國每年產生超過1000萬噸鋁廢料,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并且正在制定計劃,逐步提高全國范圍內的廢料采購量。除了積極的國內采購外,中國也是主要的廢料進口國,盡管有嚴格的質量標準。2024年廢料進口量增長1.8%,達到178.52萬噸,價值37億美元,主要進口來源地為泰國、馬來西亞、日本、英國和美國。
路透社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的鋁“產量增長開始從過去五年平均4%的年增長率放緩”。即便如此,今年年底中國的鋁產量將進一步逼近4500萬噸的官方上限。加強廢料回收是中國減少鋁生產對環境影響的戰略之一。同樣重要的是減少原鋁生產商的碳足跡,這些生產商占中國總排放量的5%。該行業沉重的碳足跡是由于其對燃煤發電的高度依賴。
路透社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的鋁“產量增長開始從過去五年平均4%的年增長率放緩”。即便如此,今年年底中國的鋁產量將進一步逼近4500萬噸的官方上限。加強廢料回收是中國減少鋁生產對環境影響的戰略之一。同樣重要的是減少原鋁生產商的碳足跡,這些生產商占中國總排放量的5%。該行業沉重的碳足跡是由于其對燃煤發電的高度依賴。
在現有體系中,原鋁產能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技術落后且污染氣候的產能。該行業正在通過建設新的冶煉廠來取代過時的產能。政府鼓勵的產能置換推動使該行業能夠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冶煉廠。云南省是新產業企業利用該地區巨大水電潛力的自然選擇。內蒙古為開發風能和太陽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已成為置換冶煉能力建設的中心。
來源:外媒 電解鋁編譯、整理
圖文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刪除